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吐嶼溝峽谷徒步穿越功略

蘇巴什村--吐嶼溝--佛窟--吐嶼溝村子

  1、序言

  吐嶼溝有“五絕”:峽谷、佛窟、麻紮、民居、文化。吐嶼溝是世界七大伊斯蘭教聖地之一,吐嶼溝的佛窟有1500多年的歷史,吐嶼溝的民居建築在新疆的維吾爾民居中獨一無二,吐嶼溝的文化兼有伊斯蘭教和佛教文化的雙重影響,吐嶼溝的大峽谷是我知道的唯一一條穿山而過的大峽谷。

  2、路線簡介

  據維吾爾族民間傳說,很久很久以前,天山深處的密林中曾有一條惡龍,令百姓憂心忡忡、惶恐不安。為此,當地的最高統治者沙托克布喀拉開特派哈喇和卓去降伏惡龍,為民除害。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激戰,哈喇和卓終於在吐魯番東北方向的七角井地帶將惡龍殺死。惡龍臨死前帶傷西逃,鮮血染紅了整個軀體,最後終於倒臥在地,成為今天東西走向、綿延IOO公里的火焰山。又因惡龍曾被哈喇和卓連砍六刀,其軀體當時有六股鮮血湧出,所以便有了火焰山的六條溝:吐峪溝、連水沁溝、樹柏溝、木頭溝、葡萄溝、桃兒溝。(韓連?)

  火焰山,是天山山脈的一個支脈,主要成分是風化岩石和裸土,山上幾乎寸草不生。蘇巴什位於火焰山的北麓,由北面天山融化的雪水流到蘇巴什村後,沒有停留,繼續向火焰山腹地流去,日久天長,在火焰山腹地沖刷出一條深溝,穿過火焰山,流向火焰山南麓的吐峪溝,流向庫姆塔格沙漠。

  我們要穿越的就是這條吐峪溝峽谷,這也是罕見的一條縱穿整個一座山脈的峽谷,在我的知識庫裏,還沒有找到類似的峽谷。吐峪溝,維語意為“走不通”,過去,從蘇巴什到吐峪溝,直線距離僅10公里,卻要繞道100多公里,80年代,當地政府修建了一條翻越火焰山的簡易公路,有兩名解放軍戰士為了修建公路而長眠於此。徒步穿越,不會去選擇山頂的公路,我們選擇的是“走不通”的峽谷。

  從峽谷中走出,就是著名的吐嶼溝佛窟、七聖人麻紮和有獨特建築風格的吐嶼溝村了,進了村中,仿佛進入了時空隧道,映入眼簾的是由1500年的歷史、多種文化、多種宗教壓縮成的歷史畫卷。關於它們的文章已經很多了。

  全程徒步距離約13-15公里,全程在溝底行進,道路一直沿著溪流,隨時要涉水過河,兩邊是望不到頂的火焰山。途中有一處可以順山勢回到吐嶼溝公路上,沿著公路也可以到達吐嶼溝村,走在公路上,望著山下溝底的峽谷,回想起剛才竟然在峽谷中穿越,有不寒而慄的感覺。

  3、徒步路線

  烏魯木齊→(183公里高速公路)→吐魯番→(30公里)→蘇巴什村→(13公里徒步)→吐嶼溝→(30公里)→吐魯番→(183公里)→烏魯木齊

  4、最佳徒步時節

  每年的冬季、春季和秋季是合適的徒步季節。夏季吐魯番地區很熱,溫度會在40度以上。9月時節,正是吐嶼溝的葡萄結果的季節。

  5、線路評價

  是一條奇特的徒步線路,整個徒步路程沿著小溪在溝底盤桓,道路曲曲折折,隨時要涉水過河,以至於過河的次數都數不清了。兩邊山勢陡峭,溝底距離山頂高差距有200-300米,而且全部是沙土岩壁,感覺隨時會坍塌下來。在溝底徒步有一定的危險性,切忌單獨行動,團隊行動時候也要小心為上,注意是否曾有降雨,山上是否在修路施工等。

  6、必備裝備

  徒步時間為一天,但必須考慮在吐嶼溝村住宿,因此帶上宿營裝備是必要的。這裏幾乎不下雨,照相機是必不可少的。

  7、往返交通

  往:在烏魯木齊市南郊客運站乘坐吐魯番班車,票價25元。約2小時到達吐魯番,可在吐魯番客運站包車前往蘇巴什村,順便談好第二天去吐嶼溝接運的問題。

  徒步到達吐嶼溝後,汽車可以直接到吐嶼溝麻紮村去接,返回吐魯番市客運站,然後乘坐大巴返回烏魯木齊。

  由於蘇巴什和吐嶼溝距離吐魯番都不遠,所以包車可選擇的種類很多。到達吐嶼溝後,即便不預定車輛,也可以在村裏搭車,返回吐魯番。

  全程包車是個簡捷的辦法,因為包車可以確保把人直接送到任何沒有公路的地方。包車可以直接找旅行社,也可以找當地的自助團體或者服務機構。烏魯木齊的一家戶外主題酒吧??四號羊圈聚吧可以代為聯繫各種車輛,電話:0991-4849551。一般中巴車每天350-400元,包括接送,可乘坐16-25人,桑塔納每天約300元。

  8、行程攻略

  汽車將我們送到蘇巴什村後,我們就開始徒步。蘇巴什位於火焰山的北側,是維語“水的源頭”的意思,來自更北面的更高的天山的一條小河從這裏流向火焰山,將火焰山切成了一個深達200米的大峽谷。出了村子,很快就到了山口,公路繼續向山上延伸,在半山腰盤桓。而一條小路卻通向溝底,我們從這裏下到峽谷深處。溝底是一條寬約3-4米的小河,兩邊是灌木和草地,真沒有想到在火焰山腹地竟還有這般綠色!我們一直沿著河走,漸漸地,溝越來越深,彎也越來約多,我們不得不一次次涉水過河。起初,為了不濕鞋子,大家八仙過海,各顯神通,遇水架橋,有人當起了背夫,有人負責架橋,有人當起了人梯,後來,過河次數實在過多,隊伍也漸漸分散了,大家乾脆涉水過河了。河道基本上沒有直線,說90曲180彎一點也不過分,兩邊懸崖高聳,狀如刀削,有人沿小路上去,為大家登高瞭望,探明道路,往往就踏上了不歸路,最後不得不走到山頂的公路上。

  5個小時後,約行進了23000步,走過了河流、沙地、瀑布、泥潭、叢林、草地,我們終於到達吐峪溝村。

  吐峪溝千佛洞就位於吐峪溝大峽谷的出口,是我們出山的必經過之地,吐峪溝石窟,開鑿於西元3世紀,早於敦煌莫高窟。由於沒有保護措施,這裏暫不開放,石窟的鑰匙掌管在維吾爾人買買提手裏,他是吐魯番文物局的管理員。我們經過千佛洞的時候,雖然我們一再表明不打算進洞,看護人還是極其認真地一個一個地監督我們離去,就連當地的孩子,在山口遇到我們的時候,也一再提醒我們不能進洞。文物部門可能沒有給他們太多的工資,但我想他們都是是很稱職的看護人。

  第二天早晨,我們在村裏閒逛,村裏的民居依山而建,全部為土結構,有的甚至在山腰上挖成,一條小溪從村子裏流過,仿佛有江南水鄉的感覺。只是許多房屋已經沒有人居住,聽說是才被文物部門買斷,準備建成旅遊景點,據說2004年要開發吐峪溝,也許現在看到的就要成絕版了!

  村前的高坡上是巨大的霍加木麻紮,周圍還散落這許多當地人的墓地,在這片比整個村莊還要大的墓地裏,霍加木麻紮格外顯眼,它塗成綠色的半球形拱拜區別著周圍黃土顏色的墓地,配合著高遠湛藍的天宇。相傳穆罕默德的弟子葉木乃哈等5人最早來到中國傳教,東行吐魯番,終於有一位牧羊人入迷地聽其言說成為中國的第一個信徒,牧羊人和他的一條牧羊犬跟隨五聖人進入一個山洞聽經,從此再也沒有出來。所以這裏稱為七聖人祠。這是世界伊斯蘭的七大聖地之一,中國伊斯蘭的最大的聖地,有中國的麥加之稱。

  吐魯番是世界上宗教最活躍發達的地區,這裏的人曾信仰過佛教、基督教、摩尼教、薩滿教、祆教,伊斯蘭教保持到最後。

  9、徒步參謀

  據地質學家講,火焰山相級帶形成於中、新生代,概因地殼橫向相皺運動而隆起,由一系列軸向為西北西~東南東的背斜構造組成。出露的岩層為第三紀、佛羅紀、白堊紀砂礫岩,合石油、硝鹽、石膏等礦物質。(韓連?)

  今天生活在火焰山中的人,其民風民俗不時顯現出歷史文化的“活化石”作用。他們一絲不掛地從土中來,又回到土中去。他們用聰明才智,物盡其用,在上的山上.用土做坯,建起土的居室,築起土的大炕,壘起土的灶堂、土的饅坑,還在上的烽火臺上架起土的電視天線塔……一切的一切;均與士相關脫而在這土的山峰、土的城堡、土的村落、土的民族構成的世界裏,折射著遠古文化的輝煌;凝聚著古代文明的匠心。這在他們的舞蹈、宗教、婚禮等民俗中不難覓到蹤跡。歷史文化就是這樣在這裏接觸、碰撞、融合,再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的。(韓連?)

  在這相對封閉的環境裏,村民們展出暮歸,生生不息,彼此親愛,和睦共處。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與生活方式。當然;村子裏的土路也在不斷地向外延伸,以求與山外的現代文明接軌。市場經濟的氣息通過土路也傳到了古老遙遠的村落,村民們開始有了商品意識。他們將自己晾曬的葡萄乾運往山外,銷到城裏。村寨的大門從此對外界打開。人們重新進行著命運的抉擇。抉擇的同時有時會顯出些許窘迫與無奈,但更多的仍是~份平和、一份安寧、一份返樸歸真,使當今生活在喧囂繁雜、競爭激烈的都市中的凡夫俗子們欣羡不己、自歎弗如。(韓連?)

  吐峪溝現在還沒有對外開放,有業內人士等要來看,每人需付500元。但多數洞窟已經破敗,曾經有一座丁穀寺,也在一次大地震中跌入山谷消失得無影無蹤。吐峪溝千佛洞的衰敗,除了不斷發生的地震給峭壁上的石窟以毀滅性打擊外,還有宗教原因。13世紀,伊斯蘭教進入西域,它嚴厲禁止偶像崇拜,將拜像視為魔鬼行為,這樣一來,西域佛教石窟便遭了劫難。15世紀伊斯蘭教進入東疆,吐峪溝自然不能倖免。還有就是本紀紀初德國探險家格倫威德爾與勒考克之流,跑來這裏割走了最精美的壁畫,還拿走了溝東一間密室裏滿滿兩麻袋的文書和“驚人的刺繡品”。後來,它們和從柏孜克裏克掠走的壁畫一樣,在二戰盟軍的炮火中永遠消失了。(李泓冰)

  10、應急電話

  在吐嶼溝村中有手機信號。

  吐嶼溝老村長家:

  烏魯木齊戶外自助救援:0991-4849551

  GPS:

  蘇巴什村N42。54。750E89。44。339

  溝底塌方斷路處N42。52。530E89。42。121

  吐嶼溝麻紮村N42。51。449E89。41。545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