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傳承千年的楓亭游燈

 一年初望,明月生輝度佳節;三五良宵,花燈吐艷映新春。賞游燈,鬧元宵,是仙遊縣楓亭人歡度元宵佳節的傳統風俗。楓亭元宵之夜遊燈始於宋代,迄今已有千年歷史。楓亭游燈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三起,至正月十七結束,參與活動人員多達幾千人。每年元宵節觀眾如潮,每天夜裡觀燈者多達四、五萬人。元宵期間,楓亭的所有鄉村都舉辦豐富多彩、別開生面的「賞游燈,鬧元宵」活動。
  火樹銀花,今夜元宵竟不夜;碧桃春水,洞天此處別有天。特別是正月十五,為了能親眼目睹新世紀第一春的「賞游燈,鬧元宵」活動,許多旅外僑親不遠萬里,專程趕回家鄉,與故鄉人民一道,共賞鄉思綿綿的游燈。
  龍燭鳳燈,灼灼光開全盛世;玉簫金管,雍雍齊唱太平春。元宵之夜,楓亭人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了燈籠。有西瓜燈、有蝴蝶燈、有含苞待放的山茶燈,引人注目的轉動燈等,五光十色,美不勝收。華燈燦爛,鑼鼓鏗鏘,好一派太平景象!
  地樂天樂,地天共樂元宵夜;燈輝月輝,燈月交輝萬里明。隨著夜幕的降臨,震得山響的地炮聲後,鞭炮聲、歡笑聲、鑼鼓聲、絃樂聲匯成了歡樂的海洋,充溢了大街小巷,擎燈巡行便開始了。最動人心魄的是那震耳欲聾的大鼓聲:那大鼓發出的沉重響聲,碰撞在四面林立的高牆上,高牆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,只聽見隆隆,隆隆,隆隆。大鼓發出的沉重響聲,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,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,也是隆隆,隆隆,隆隆。這大鼓,是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!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,使恬靜的夜晚立即變得飛濺了,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。
  中天皓月明世界,遍地笙歌樂元宵。潮水般的人流不斷湧進各路口,只見一座座燈山金碧輝煌,萬斛珠光,一條條燈龍首尾相接。其間,每隔一段就有一群艷裝男女載歌載舞,高抬著經精工細作而成的偉人巨像、孫悟空三打白骨精、八仙過海、鯉魚躍龍門、哪吒鬧海、白蛇傳等栩栩如生、精彩絕侖的燈架,引發了人們的陣陣喝彩。音樂聲、鞭炮聲此起彼伏,人潮、燈海與明月交相輝映,令人眼花繚亂,目不暇接。數百米長的「游燈」隊伍宛如一條鱗光閃耀的炫目長龍,從村裡游向村外,走過了巷道、走過了家門、走過了田野,十分壯觀。滿目霓虹閃爍,華燈高照,用「人山人海」、「摩肩接踵」之類的詞語來形容楓亭元宵游燈的盛況,是再恰當不過的了。特別是當隊伍途經池塘旁、溝渠邊,如明珠迸射的燈火倒映在清亮亮的水面上,宛若一條鱗光閃動的游龍揚波逐浪,煞是好看。
  皓月滿輪,玉宇無塵千頃碧;紫簫一曲,銀燈有焰萬里春。楓亭元宵游燈內容豐富多彩,歷史積澱豐厚,文化品味多元化,它蘊含著濃烈的鄉情和意味深長的哲學理念,集民間燈藝、藝術表演、工藝美術、地方曲藝和民俗文化於一體,融入了古代的宮庭燈藝、歷史故事、戲劇藝術和現代的科技文化,使游燈活動推陳出新,藝術精湛,特色更加鮮明突出。
  玉樹銀花,萬戶當門慶盛世;歡歌笑靨,千家把酒賞花燈。楓亭元宵游燈不同於各地的燈節,它的主要特色在於流動,並把燈節精品與民俗文化活動互相融合;楓亭元宵游燈經過千百年的傳承、發展和改革,把民俗活動與歷史文化、時代文明、民俗文化融為一體,構成燈節的獨特風格;楓亭元宵游燈彙集了民間燈藝、民間曲藝、歷史文化、十音八樂、民間舞蹈、戲劇和雜技表演等多種藝術形態,成為一種特殊的揉入古今的民俗文化和藝術樣式,並代代相承。
  光耀銀花,一刻千金春對酒;太平有象,五更三點月留人。夜已闌,更漸深,光騰月殿,花燦星橋,喜慶的人們還沉浸在歡樂的興奮中,這是一個不眠之夜……
返回列表